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本科教学>>专业介绍>>正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专业代码:080901)
2022-09-07     (点击: )


一、专业基本信息

1、专业定位

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面向定位于能在IT行业、科研机构、教育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及维护工作,具有工程实践和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服务面向定位于立足珠三角,辐射全国,服务于各行业计算机应用领域。知识能力结构定位于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从事计算机工程实践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具有软件工程设计和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能力。

2、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科学素养,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应用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能从事计算科学与技术领域系统设计和开发、分析和测试、运行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3、 培养规格

◇ 学制:基本学制为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为3-7年。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

毕业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符合学校的相关规定,达到教育部规定的 《学生体育健康标准》 要求。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各科成绩合格,修满164.5学分

知识要求

⑴具备专业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计算机领域软硬件基础知识。

⑵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

⑶了解国家关于计算机软硬产品的设计、研发、维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⑷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新理论、新技术及其发展动态和相关边缘学科知识。

⑸具备应用型专门人才必备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本知识。

◇ 能力要求

⑴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应用系统及嵌入式系统设备的维护能力。

⑵具备嵌入式和其它计算机软硬件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分析和测试、运行和维护能力。

⑶具备阅读专业英文参考文献和资料的能力。

⑷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快速跟踪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能力。

⑸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具有获取嵌入式系统设计师、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等资格认证的能力。

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 素质要求

⑴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法治、诚信和行业政策法规意识。

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严格的自律意识。

⑶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人文关怀精神,准确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⑷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⑸具有行业所需的专业素质、质量意识、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4、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专业课程体系包含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等多个模块,学科基础教育课程学分占比为30.09%,专业教育课程学分(不含师范教育模块)占比为17.63%,实践教学课程(不含课内实验部分)学分占比为16.41%

学科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特别是数学基础知识,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专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从事嵌入式及相关计算机软、硬件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维护能力,专业课程建设加强了对学生应用性知识的讲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掌握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又具有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符合培养目标需求。

2)核心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原理、嵌入式应用技术、人工智能、Web开发技术、软件工程导论、Java应用开发、移动设备开发等。

3)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课程体系是以“面向工程”为目标的“知识、能力、素质”立体化实践课程体系,以“创新教育”为主线的“工程科学、科技竞赛、创业就业”立体化实践创新平台。通过实验、工程训练、综合各类科技竞赛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能力与素养。

实践教学环节体现了专业课内实验、专业技能训练、专业实训、毕业实习、计算机工程项目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创业的体系结构。实践教学总学时(含课内实践或实训等)为1656学时,实践教学学分占比为31.16%,实践教学时占比为47.75%

专业课程设置有课内实验学时,且大多数课程具有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项目。

专业技能训练作为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所学知识的延伸、拓展和综合,通过综合性实验,全面掌握课程知识,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专业技能训练涵盖了C程序设计综合实践、数据结构应用、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网络应用开发、嵌入式技术应用等实践教学内容,每门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为1周(32学时),共6周,分6个学期开设。

专业实训是专业必修环节,专业实训时间为两周,以项目为导向,由企业工程师集中开展计算机工程综合实践的项目实训,通过专业实训,使学生全面了解工程项目的开发过程,提升专业技能。

毕业实习为9周,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

5、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6人,高级实验师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4人。师资结构基本合理,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背景,能够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6、教学条件

专业拥有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原理实验室、网络技术实验室、软件基础实验室、软件综合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程序设计互动教学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物联网基础实验室等,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提供了必要的实践教学资源。

专业拥有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东软睿道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中软国际(广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肇庆市智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校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4个,建设与广州拓胜计算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共建了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二、专业特色

专业于2001年开始招生,持续改善专业办学条件,持续推进专业建设。2017年通过IEET专业认证,并在2021年通过IEET认证中期审查。2020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通过省级验收,认定为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另外,该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主要特色体现在:

1、三二分段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取得成效。2014年开始(连续六届)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开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协同育人探索,建立了五年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

2、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分层培养与指导,本专业学生通过选拔可进入学院开设的“未来卓越工程师”培养实验班。

3、开展学生实训机制。把专业实训植入到课程体系的实习环节,建立了两周集中实训机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4、探索了与省内企业建立了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以中巴软件园、华南智慧城、肇庆智引科技公司等高新科技企业为核心,鼓励学生参与有关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创建了大学生实践基地,提供了创新实践条件。主要是以广州拓胜、东软等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逐步探索了大学创新实践模式。


注:2019202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师范类专业,课程体系增加了师范教育模块课程。2021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非师范专业。

关闭窗口
 
地址:肇庆市端州区迎宾大道肇庆学院实训中心 邮政编码:526061